“罗马尼亚文化日"在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
位于北京的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于2023年1月13日(星期五)17:00 - 21:30在银河SOHO举办了“罗马尼亚文化日”活动。这一活动被在场的罗马尼亚学者视为罗马尼亚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新早晨”。该活动包括与最重要的汉语-罗马尼亚语翻译举行的论坛、爱明内斯库诗歌的双语朗诵会、“致敬迪努·利帕蒂”——安德烈·伊万诺维奇钢琴音乐会以及“蒂米什瓦拉2023年欧洲文化之都”摄影展。活动的主要嘉宾是徐文德(杰出学者)、丁超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业教授、文学博士,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罗马尼亚语言文化教学和研究),董希骁(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罗马尼亚语教授,翻译:《罗马尼亚现代文化史》、《现代罗马尼亚语语法》等等。)、吴敏(国际台罗马尼亚语部主任)、外交官李明(前驻罗马尼亚使馆参赞)和王铁山(原中国驻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总领馆总领事王铁山)。然而,这次活动的中心人物是德高望重的徐文德老师(89岁),他在罗马尼亚和中国被公认为过去50年中杰出的杰出学者之一,罗马尼亚语翻译,国际台罗马尼亚语部前主任。丁超教授用诗意的语言开始了他的演讲,用罗语“早上好!”来问候在场的人,1月13日星期五晚上。然后,这位罗马尼亚学者解释道:“当我再次开始说罗马尼亚语时,我感觉就像一个早晨。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会议,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多产翻译家董希晓教授认为,“这不仅是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在2023年举办的第一次活动,也是过去三年来在中国的罗马尼亚语译者的第一次会面。这就是为什么它如此重要。对于罗马尼亚来说,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选择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会引起人们的兴趣,问题是在这个市场上,其他国家的文化所产生的竞争是激烈的。因此,这需要营销,一个水平的提升。中国罗马尼亚人翻译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从我的观点来看,无论是发布还是评论,都会留下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罗马尼亚文化中心应与这些出版商一起澄清这些关系。然后需要更新文化推广的模式,了解互联网的价值,除了翻译和出版纸质书籍,我们还需要适当的内容用于在线分发和碎片化阅读”。作为对他们全部工作的感谢,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主任LiviuȚăranu为客人颁发了优秀证书,表彰他们在图书翻译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为在世界上推广罗马尼亚文化做出的贡献。北京语言大学二年级本科生王天歌(塔玛拉)和北京市第55中学12级学生乔治·马泰·安德烈(George-Matei
法语国家日“著名的罗马尼亚法语女性” 摄影文献展览与电影放映
为庆祝今年法语国家日,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与法国大使馆和法国文化协会合作,举办“女性的法语国家”主题活动。在此,荣幸地邀请您参加《著名的罗马尼亚法语女性》展览开幕式活动。 活动将于 3月20日星期四上午11:00
“文化无疆”:罗马尼亚与摩尔多瓦共和国文化与旅游交流晚宴
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联合摩尔多瓦-中国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心,罗马尼亚驻华共大使馆及摩尔多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诚挚邀请您出席将于2025年3月27日(星期四)18:30在北京银河SOHO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举办
《喀布尔月亮旅馆》(2018年,安卡·达米安导演)将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沈阳上映,作为法语电影荟萃(Rencontres du Cinéma Francophone)电影节的一部分。
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支持《喀布尔月亮旅馆》(2018,安卡·达米安导演)在中国四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的十场放映活动,作为“法语电影荟萃”电影节的一部分(2025年3月14日至31日)。本次电影节是法语国家月(Francophonie
《常斯坦丁·布兰库西的作品与个人魅力:从罗马尼亚天才到普遍性》——多伊娜·莱姆尼在北京的展览与讲座系列
在庆祝常斯坦丁·布兰库西国庆日之际,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诚邀您参加一系列特别活动——在ICR北京总部举办的摄影展和电影放映,以及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举行的两场学术会议,活动时间为2025年2月19日至3月19日,具体安排如下:I.
"迪米特里·坎特米尔,罗马尼亚文化在全球的开拓者 - 康熙帝的杰出同时代人物"
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诚挚邀请您参加由斯特凡·莱姆尼教授主讲的会议:“迪米特里·坎特米尔:全球罗马尼亚文化的开创者——康熙皇帝的杰出同时代人”,会议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于3月10日星期一下午3:00举行。迪米特里·坎特米尔(1673-1723),摩尔多瓦的统治者,是一位杰出的知识分子人物,不仅因其作品的多样性和原创性,还因为这些作品在罗马尼亚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此外,他还是第一位将民族文化推广到国外的重大人物,提前两百年预示了如布朗库西、恩内斯库、尤涅斯科等全球知名罗马尼亚人的成就。本次会议旨在从比较的角度回顾这位罗马尼亚文化先驱的复杂性,并将其与中国历史上最杰出人物之一,康熙皇帝(1654-1722)进行对比。尽管罗马尼亚王子短暂的统治和中国皇帝长期的统治在地理和时间上有很大差异,但他们的例子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创造激情,贡献了各自国家和时代的艺术与科学发展,并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会议最后,历史学家斯特凡·莱姆尼将介绍他于2009年在法国出版的书籍《Les
罗马尼亚文化日:纪念国家诗人米哈伊·爱明内斯库诞辰175周年——诗歌朗诵与古典音乐《长笛与吉他的二重奏》
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与北京国际俱乐部合作,成功举办了纪念罗马尼亚文化日的活动,庆祝国家诗人米哈伊·爱明内斯库诞辰175周年。此次活动于2025年1月15日(星期三)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活动内容丰富,包括诗歌朗诵和古典音乐演出,主题为“长笛与吉他之融合”。活动伊始,艺术家康斯坦察·阿巴拉谢-多诺萨展示了她的黑白图画作品,作品深刻反映了她对伟大诗人艾明内斯库生平与创作的浓厚兴趣。随后,音乐家Ioana
通过视觉艺术庆祝罗马尼亚与中国建交75周年:《崇高》——达尼·盖尔卡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值此庆祝中罗建交75周年之际,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将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举办首个罗马尼亚艺术展。此次展览将展出达尼·盖尔卡(Dani Ghercă)的最新作品《崇高》,这标志着罗马尼亚当代艺术在中国推广的重要里程碑。开幕活动将于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下午3点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层大厅举行,随后将在12月3日星期二下午4点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举办一场主题研讨会。这些活动将为探讨展览中涉及的概念和美学主题提供一个独特的平台。展览亮点:展出五件大型作品(2x3米),通过LED屏幕呈现,这些作品以达尼·盖尔卡在上海斯沃琪中心驻留期间拍摄的城市建筑航拍照片为主题。展览展示了达尼·盖尔卡(Dani
2024 EUNIC China电影节以“残障无障”
根据欧盟国家文化机构协会(EUNIC)的邀请,参与2024年联合项目“残障无障”(There`s Ability in Disability),欧洲文化机构在中国组织了2024 EUNIC中国电影节,以“残障无障”(There`s Ability in Disability)为主题。此次活动以覆盖2024全年的全面计划为特色,旨在引起公众对社会包容、多样性,以及对残障人士及其家庭的共情等问题的关注。2024EUNIC中国电影节以“残障无障”为主题,致力于推广关于残障人士或面临心理挑战的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坚定与毅力的励志故事。电影节展映了来自13个国家的14部故事片和5部短片,涵盖多种主题和类型(喜剧、冒险、历史剧、体育、纪录片等)。这些影片自6月开始放映,并在11月和12月继续追加放映,为观众提供了体验优秀电影作品并反思人类多样性的难得机会。2024年EUNIC中国电影节为分享感人且深刻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平台,旨在为残障人士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提升做出贡献,无论是在社会层面还是全球范围内。在此次电影节中,北京国际文化中心(ICR
由女高音科妮莉娅·克莱尼奇指挥的NAS北京学生演出的圣诞颂歌音乐会《圣夜》
罗马尼亚文化学院北京分院(ICR北京)与北安格利亚学校北京顺义校区(Nord Anglia School Beijing, Shunyi)的管弦乐团与合唱团合作,于2024年12月19日星期四下午5点半,在Galaxy SOHO的ICR北京总部成功举办了圣诞颂歌音乐会《圣诞夜》。由45名年龄在8至14岁的中国学生组成的北安格利亚学校北京合唱团和管弦乐团,在女高音科妮莉娅·克莱尼奇(Cornelia
圣诞颂歌音乐会《圣夜》 由北京顺义诺德安达学校学生演出,女高音歌唱家Cornelia Crainic指挥
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ICR)联合北京顺义诺德安达学校合唱团和管弦乐团,诚挚邀请您参加圣诞音乐会《圣夜》,该活动将于2024年12月19日下午5:30在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银河SOHO)举办。北京顺义诺德安达学校合唱团和管弦乐团将在女高音歌唱家Cornelia
罗中建交75周年:达尼·盖尔卡《崇高》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为纪念罗中建交75周年,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与Switch Lab合作,在中国最负盛名的当代艺术机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CAFA Art Museum)举办了首个罗马尼亚艺术家展览。视觉艺术家达尼·盖尔卡(Dani Ghercă)创作的个展《崇高》于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下午3点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开幕式上,艺术家达尼·盖尔卡、中央美术学院领导、罗马尼亚外交官以及150多位艺术家、艺术评论家、高校教师和学生齐聚一堂。罗马尼亚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丹·霍里亚·马克西姆阁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主任李维乌·策拉努先生以及展览作者达尼·盖尔卡先后为活动开幕式致辞。本次活动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高高女士主持,翻译由刘祎哲提供。正式开幕后,艺术家为观众进行导览活动。此外,活动还于下午4:30至5:30举行了题为《数字屏幕时代的摄影》的主题研讨会,为展览主题的概念和美学讨论提供了交流平台。五位中国艺术家及艺术评论家与会研讨,他们分别是:中央美术学院摄影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姚璐教授,其在当代视觉艺术领域享有盛誉;设计学博士迟鹏博士,其研究涵盖儿童教育、当代艺术及电影研究;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刘恪;以及北京交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助理教授李新铎。会议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展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刘希言主持,翻译由刘祎哲提供。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及北京交通大学的60多名学生参加。达尼·盖尔卡的展览《崇高》展示了五件巨型作品(2x3米),通过LED屏幕投影呈现。这些作品是艺术家在上海斯沃琪中心驻留期间创作的航拍城市建筑摄影作品,探讨了技术对人类互动的影响以及“崇高”这一概念在中国当代城市景观中的体现。通过探索这些复杂的人造景观,作品捕捉了敬畏与不安的双重情感,展现了现代社会快速变革中产生的张力。展览深入反思了城市空间与其美学、社会及技术体验之间的关系。展览位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楼大厅,将持续开放至2024年12月15日。该项目由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与Sw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