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国家日“著名的罗马尼亚法语女性” 摄影文献展览与电影放映

为庆祝今年法语国家日,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与法国大使馆和法国文化协会合作,举办“女性的法语国家”主题活动。在此,荣幸地邀请您参加《著名的罗马尼亚法语女性》展览开幕式活动。 活动将于 3月20日星期四上午11:00 在北京银河SOHO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ICR)总部举行。

该展览旨在突出用法语记载的著名罗马尼亚女性的生平和作品,她们的贡献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国际文化。通过精选的珍贵照片和文件,展览向中国公众展示了这些艺术家、作家和活动家在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等领域的影响力,揭示了她们的智识世界和创作敏锐力。

展出的人物包括:

• 玛丽亚·塔纳塞,被誉为“罗马尼亚的Édith Piaf”,她的声音和音乐跨越了国界,成为罗马尼亚文化认同的象征。

• 安娜·德·诺阿耶(1876–1933)——她是著名的布兰科维亚努家族的后裔,首位被授予荣誉军团司令勋章的女性,也是法国、罗马尼亚和比利时学院的成员。她是法国《美好时代》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因其作品中的深刻抒情和细腻的风格而受到马塞尔·普鲁斯特、让·科克托和安德烈·纪德的赞赏。

• 埃尔维拉·波佩斯库(1894–1993)——法国最伟大的戏剧和电影女演员之一,昵称“La Popesco”,巴黎剧院联合指导。

• 玛丽亚·坎塔库齐诺(1878–1968)——罗马尼亚贵族和慈善家,因在法国推动罗马尼亚文化而闻名。她支持艺术家和作家,促进了罗马尼亚和巴黎知识圈之间的文化交流。她是画家普维斯·德·沙万的妻子,并为《圣女吉内维耶夫》画作提供了模特,这幅画装饰于巴黎万神殿的内部墙面。

• 玛莎·比贝斯库(1886–1973)——作家、外交官和法国学院成员,因其文学风格的优雅以及在欧洲政治和文化圈的影响力而闻名。她是推动法罗文化关系的关键人物,与法国和欧洲的知识精英保持紧密联系。

• 莉兹卡·科德雷努(1901–1993)——前卫舞蹈家和编舞家,活跃于战间期巴黎,因与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的合作以及其创新的表演艺术而知名,她的作品融合了舞蹈、视觉艺术和现代主义美学。她在巴黎艺术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促进了当代舞蹈和肢体表现主义的发展。

• 埃琳娜·瓦卡雷斯库(1864–1947)——诗人、小说家和翻译家,法国学院成员,两次获得法国学院奖。她在推动罗马尼亚文化在法国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玛丽亚·文图拉(1886–1954)——罗马尼亚裔法国剧院女演员,以其在法国喜剧院的演艺生涯而闻名,成为古典和现代戏剧最伟大的表演者之一。她在推广法国戏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因其戏剧才华和出色的舞台表现而受到赞扬。

• 盖塔·布雷特斯库(1926–2018)——概念艺术家和视觉艺术家,东欧先锋派的核心人物。因其跨学科的绘画、拼贴和装置艺术而闻名,她曾在蓬皮杜中心、威尼斯双年展、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她被视为女性主义艺术和战后概念主义的先驱。

• 马格达莱娜·拉杜莱斯库(1902–1983)——罗马尼亚出生的画家,定居法国,代表现代主义表现主义,受罗马尼亚民俗和欧洲先锋派影响。她在巴黎朱利安学院学习,并在沙龙独立展和伯恩海姆-青年画廊等著名场所展出。她的艺术遗产被认为是罗马尼亚对现代欧洲绘画最具原创性的贡献之一。

• 哈里克丽亚·达尔克雷(1860–1939)——国际知名的罗马尼亚女高音,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欧洲歌剧的伟大声音之一。她在巴黎歌剧院的《浮士德》(1888)中首次登台,并迅速在世界主要舞台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她是首位演唱贾科莫·普契尼的《托斯卡》角色(1900年,罗马)的人,并与维尔第、普契尼和马塞内等著名作曲家合作。

• 米莎·布里卡尔(1890–1977)——罗马尼亚裔法国时装设计师,被认为是克里斯汀·迪奥的缪斯和艺术顾问。她在定义迪奥时装风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其古怪的优雅和贵族风范而著称。

• 利昂蒂娜·瓦杜瓦(1960年生)——国际知名的罗马尼亚女高音,定居法国。她在图卢兹歌剧院首次登台,并迅速成为主要歌剧舞台的重要存在,包括巴黎歌剧院、伦敦皇家歌剧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 艾达·弗里奥尼——罗马尼亚记者和作家,因其在战间期新闻界的贡献和推动女性权利在罗马尼亚的发展而著称。

• 亚历山德里娜·坎塔库齐诺——女性主义活动家和慈善家,领导女性解放运动,并创办多个社会文化组织。

• 安娜·克雷楚雷斯库-拉霍瓦里——罗马尼亚贵族,参与慈善和外交活动,在其时代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览由罗马尼亚国家档案馆提供的摄影文献组成,特别感谢A.莫妮卡·内格鲁女士,罗马尼亚国家档案馆文献、出版物与科研服务,展览由高级关系官员安德里亚-艾玛·斯托扬策划。

展览将于3月20日至4月20日期间向公众开放,参观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点至下午4点,地点为北京银河SOHO的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总部。

本次活动将力图继续实现文化空间的延续和丰富,同时吸引新访客光顾。展览信息将以罗马尼亚语、英语、法语和中文呈现。

开幕式将于2025年3月20日,下午18:30继续进行,届时将放映电影《喀布尔月亮旅馆》(2018年,导演:安卡·达米安),此电影由北京罗马尼亚文化支持,作为今年法语电影节《法语电影荟萃》的一部分,在中国四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沈阳——进行十场放映,时间为2025年3月14日至31日。

《喀布尔月亮旅馆》是一部剧情长片,由安卡·达米安执导,深入探讨新闻调查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并揭示它在个人生活中的影响。影片主人公伊万·森丘克(由弗洛林·皮耶斯奇·朱尼尔饰演)是一名调查记者,以巧妙操控现实来塑造其报道闻名。然而,当他发现曾有过短暂情感关系的女性(由奥菲莉娅·波皮饰演)死于神秘事件后,他的世界发生了剧烈动荡。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感知与现实的界限日益模糊,伊万被迫重新审视自己对道德与责任的信仰。影片通过深刻的人性探索,探讨了道德、责任和获取真相的代价,并由阿德里安·提蒂埃尼、伊洛娜·布雷佐亚努、弗洛林·吉奥卡和莉亚·马林等演员精彩演绎。

安卡·达米安是一位罗马尼亚裔法国电影导演、编剧及制片人,以其创新的电影语言著称,擅长融合动画、虚构与纪录片,创造独特的电影风格。她的长片导演处女作《交错的命运》(2008)奠定了她在国际影坛的地位,而她的动画纪录片《克鲁里克——彼岸之路》(2011)则赢得了洛迦诺电影节和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等多个国际奖项。她的代表作品包括:《不稳定的夏天》(2013/14),《魔幻之山》(2015),《完美健康》(2016),《喀布尔月亮旅馆》(2018,获华沙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短片《方形》(2016)、《电话》(2018),她的电影曾入选釜山、芝加哥、哥德堡、科特布斯、洛迦诺、伦敦、安纳西、多伦多、果阿、罗马、华沙、哥本哈根等多个国际电影节。2019年,她的短片《电话》入围圣丹斯电影节官方竞赛单元,并在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罗马尼亚电影节(2024年12月,UCCA)上展映。

参观展览开幕式需提前注册,可以扫描邀请函中的二维码或通过Eventbrite进行注册,网址为:https://www.eventbrite.com/e/femmes-roumaines-francophones-celebres-photographic-document-exhibition-tickets-1290781535319?aff=oddtdtcreator

此邀请函不可转让。

晚间放映的入场免费,无需注册。

如需更多信息,请通过ema.stoian@icr.ro与我们联系。

期待您的光临!